化的佛教经济现象和相关问题,亦随之增温而被热烈关注。
然而,佛教经济到底是怎样的经济?是否有相应的经济理念?与佛教教义有怎样的逻辑关联?佛教经济与世俗经济是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还是比较含混而有待进一步明确理论。
佛教与经济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理念关系,或许首先还是要溯源到佛教的发生机理上。
由佛典所说,当年释迦部落的王子悉达多出离世俗生活,是由于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生诸苦,遂决意出家修行以寻求解脱之道。其行脚参修许多年,尝试了多种途径,但却没找到满意的出路,以致其最终放弃了那些修行,定坐在菩提树下冥想,终于获得觉悟,从而有了自己的一套对于解脱之路的认识和方法,佛教从此创立,释迦部落的悉达多王子成了释迦牟尼佛。
概括看,释迦牟尼指出的是一种通过主体觉悟而达到超脱人生之苦以求得解脱的宗教理路和方法。其所谓的觉悟,大致标的的也是个体存在与所谓宇宙存在之根本实相相契合的境界,由此角度看,似乎并没有超脱古代印度源于《吠陀》思想资源的“梵我一如”的思想脉络和痕迹。但是,显然,他有不同于当时其他宗教流派的解释理路及修行方式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