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二十章 法会之略述
也经历了演变了吧?”

    “当然,佛法是用来度当时当世众生的,从哲学意义上说,有时代性,有地域性,有文化性。时代变化,佛法没有不变的道理。只要佛法的基本精神与原理没变,那么与佛的道路,就没有差别。”

    这是一段知识分子之间的对话,仅对他俩起作用。但周围这么多游客,显然不满意那个人,占用万师兄如此之多的时间。纷纷要求,万师兄直接上课,讲讲法会发展的历史与流传的异同。

    “中国法会。后汉时即有皇帝行斋会之事。历代三宝纪卷四载,光和三年(180),后汉灵帝于洛阳佛塔寺饭诸沙门,悬缯烧香,散花燃灯。或设会讨论佛义、讲经等,以达祈福增慧之目的。斋请僧侣之法会称为千僧会、万僧会。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于同泰寺设救苦斋;中大通五年,又于同泰寺设无遮大会,帝亲自讲金字般若经。”

    “此外,行于我国之法会尚有水陆会,即设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之法会;梁武帝时,始行于金山寺。放生会,乃由他处买进受捕之鱼鸟牲畜,于三宝前为其说法,授三皈五戒,再放之于山野沼泽、泉池河水,此即放生会。华严会,乃讲赞华严经之法会。盂兰盆会,即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种物供养佛法僧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