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圣山真福地
僧道源建。塔高六丈六尺,四周有禅房40余间。院内还有巨钟一口,清代顺治年间铸就,重约2000余斤,"晨夕钟声,响震山谷"。山后有静闻和尚骨塔。

    大士阁,位于象头山前,明代创建。传说有敌袭大理,见一老妇人背巨石而行,十分惊愕,上前打问,老妇人说,我老且病,不能背重的了。敌人见状,惊惧而退。当地人认为这位老妇人是观音化身,非常感激他退敌之恩,故就石建阁。其前有坊有楼,登上陡峭的台阶,可见主建筑大士阁,上供大士像。左右各有楼。大士阁又名三摩寺。

    太子阁原为铜铸,四角重檐正方形,为清末(16611911)僧人可祥募化修建,楼中祀铜铸太子一尊,临窗高立。“文革”时被毁。2011年重新修复的,面积80多平方米,阁楼按明代亭阁建筑风格设计,梁柱门窗均用珍贵木材楠木制作,顶以铜瓦覆盖,华贵庄严。

    这里同东南亚佛教联系较密切,开香寺还建有缅塔。由于宗派等原因,形成这样的格局:华严寺接待南京朝山的和尚,睡佛寺是西藏喇嘛朝拜的必到之处。据说每到鸡年,西藏喇嘛要驮经文、佛像到鸡足山朝拜。鸡足山成为佛教文化荟萃和交流之地。

    其实,在这里,包括我们一路走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