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弥勒菩萨在该论当中,将自己在释迦牟尼佛座前亲耳听到的大乘空性修法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在该论第四品当中所讲的不执着外境,要证悟外境的空性;第二种,是不执着自己的内心,要证悟内心的空性。整部经典的精华,就是这两句话。在这两句话当中,涵盖了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经典——《般若十万颂》、《般若二万八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直至最简略的《般若心经》——的修法。
在修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等的时候,就是要去思维,那时就必须要有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念头,但在这个空性修法当中,就不能再进行思维,而要放下一切念头。
我再总结一下前面所讲的两种空性修法的要点:第一个修法,是要进行观察思维的;第二个修法,则不能有任何的思维,这有点类似于禅宗的修法。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修法,在大手印等修法的关键时刻,都会集中到这个修法上来。
原来,这位大师,也是很了解禅宗的,他所说的,与我体会的,简直是一个结论。有一种修法就是让你按思路去想。还有一种,就是什么都不想。其实掌握起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体会,以及上师及时对你进行帮助。想靠自己的小聪明,觉得自己看了点书,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