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真的捡漏儿了,寻找破绽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一点一些真正的破绽,只会寻找一些符合标准的特征来验证自己的“好运”。
比如说一件赝品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碗,真正的行家会从釉质、胎质、图案、款识、做工、包浆等环节来做鉴定,哪怕有一个细节不对劲儿,就会果断的判断这是一件赝品,说的直白点就是在找这件瓷碗的错误和瑕疵。
可抱着“一定能捡漏”的心态,他们找的就不是错误和瑕疵了,而是反着来的,嗯,款式是对的,胎质也挺细腻,釉质很润,不错不错,找上这么三五个对的上的特征以后,就会认定这是一件真品,说白了这根本不是在做鉴定,而是在说服自己买下来,因为他已经在心里认定这是真品了,需要的只是一个掏钱的理由。
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可每时每刻依然有无数的“行家”抱着这样的心态冲进古玩市场里去捡漏儿,结局自然很惨。
不过他也没提醒殷晓静,因为有他在嘛,有他在,怎么可能让殷晓静吃亏?
何况他们来这里就是玩的,开心为上,没必要因为一番正儿八经的说教而坏了兴致。
所以他只是笑呵呵的跟殷晓静手挽手的开始他们的淘宝之行。
这个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