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热河也只是从一个小村子变成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镇子。
可自从乾隆六年,乾隆皇帝幸临避暑山庄起,热河进入了繁荣期,直接从一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小镇?发展成了一个大城市,并且在乾隆四十三年将热河晋升在热河府,成为当时仅次于首都的行政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乾隆帝每年都有小半年的时间在热河避暑、处理朝政甚至招待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以及外国使节团等。
嘉庆五年,热河设立都统署。
道光七年,热河都统署的行政权力又一次被提升,热河当地的文武官员全部归都统署管辖,职权等同于当时的总督与巡抚,是标准的正二品配置。要知道,清王朝的在职官员几乎没有正一品的存在,从一品都很少有,正二品是标准的权臣,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几位。
而热河这么个地方的都统署却拥有正二品的配置,地位可想而知。
最关键的是,等到清王朝覆灭,热河的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上升,在民国十年直接被改建为热河省,热河更是成为省会城级别的存在。
就在这短短的二百多年间,热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一步步发展成现如今的模样,除了经济、人口以及城市规模这些方面外,这座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