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二人虽然长途跋涉而来,不过对于其历史名士/历史名将的身份而言,这么一点路途也算不得什么,在杨锐的调度之下,张宁等三名马不停蹄全力向昌邑城赶去。
若是密信之中的信息可靠,刘岱来日一早就将发兵昌邑,即使大军行进速度要慢一些,等其兵临昌邑城下也只不过是两三日时间而已。而张宁等三人日夜不停地飞奔,赶至昌邑城最少也需要三四日时间,最终也很难赶上刘岱的步伐。
所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就是如此了,从一开始刘岱、袁绍就谋划到了杨锐的前头,而且杨锐现在堪用的人手也是十分有限,所以才导致了大局面上的被动!
好在昌邑城内的乔瑁也不是毫无准备的,几日以来乔瑁一直都在准备守城事宜,而且还准备使用“空城计”对付刘岱,甚至有几率给急于攻城的刘岱一个下马威。
饶是如此,张宁等三将若是赶在刘岱围城之前进入昌邑,率领乔瑁的部众守城还好,若是落在刘岱之后赶至昌邑城,就凭张宁等三人,即使全是一二流的历史人物,恐怕也难以有大的作为!
因此杨锐在三人启程之后,就驾驭着道风飞毯急往大山城赶去,杨锐准备调度大山城的15000余名骑兵前往昌邑城,到时也好配合张宁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