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虑完善,否则一旦某个环节出错,机甲里面的战士就会变成一个笨重的靶子,成为战场上任人宰割的羔羊。
比如金属材料,并不是说越坚硬就越好,还必须考虑韧性、重量,以及对冲击力的吸收能力等等。像聚能金属,虽然性能绝佳,但恐怖的重量导致它不适合应用于机甲技术,否则不是导致战士的身体被压得动不了,就是过于耗费能源,从而使本就复杂的能源续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还有动力传感系统,必须安装遍布全身所有部位,才能确保机甲在高速运动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把使用者的动作传递给核心控制模块,然后由控制模块进一步对机甲做出指令,配合人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可是这样一来,一旦身体某个部分受到重击而产生损伤,破坏了相应部位的传感器,就可能会导致整个传感系统变得不稳定,甚至发生误判现象。如果只是一个人在静静地散步,那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个信号误判,就可能造成死亡的恶性后果。
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复杂问题过于繁多,才造成了机甲技术研发进度的缓慢,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机甲一直无法应用到实战当中。
可是今天,罗梵眼前就出现了真正的机甲,而且不是一架,是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