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喜欢商业互吹,空有一身好皮囊有什么用,肚子里没货的话,就是废物!
黄侃作为经常在校刊上发文的“大佬”,当然还要为《学桴》正名,他说他相信校刊的编辑们,绝不会轻易让废物的作品发表!
黄侃的这种表态,让他一下子就获得了文学系同学的支持,而被狠狠嘲讽的哲学系学生,则有些傻眼,他们也就是出于心中对王德孚的感激,礼节性地吹捧他一下而已,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会被敏感的文艺青年们误会成这样!
这不是弄巧成拙了嘛!
王德孚在同班同学心目中的印象,那就是上课认真、学习刻苦、为人正派而已,和才华横溢是绝对沾不上边的,所以接下来哪怕王德孚投稿没有被校刊采纳,他们也会很理解,转而各种安慰他,说尽力就行了。
可现在被文学系的那个外号是“大炮”的黄侃这么一搞,如果王德孚的作品没有被校刊采纳,岂不是整个哲学系都要丢脸了?
虽然有些哲学系的学生,确实就是来混文凭的,每年学哲学的这么多,最后有多少能成为哲学家的?这概率不知道有多渺茫……
哲学系中有些家境不错的学生,便开始积极寻找方法,不能平白让外系嘲讽他们啊,怎么积极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