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不少女子大学、高中,都有流传,如果王德孚再在上面发点文章,不知道会有多少女学生崇拜他,他长得可比黄大炮帅多了。”
……
曹荣卿听到身边同学们的议论,不由想起了自己当时去找王德孚时,对方那沉静淡然的样子,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动容,现在想想,对方确实有稳坐钓鱼台的资本。
曹荣卿都从来没有想过王德孚会去找人代笔,这就是对王德孚品德的完全信任,甚至他觉得,哪怕王德孚并没有才华,投的稿子不被采纳,也绝不会搞那些歪门邪道。
与王德孚这样的人交往,总不用担心自己被坑,就特别安心。
曹荣卿觉得,王德孚在文学上的才华,应该要给更多的人知晓,不能就这样因为对方的低调而被埋没,他收好这一期的《学桴》,决定向他家中的一位长辈,推荐王德孚。
而凭借王德孚的这一篇《听雪之夜》,哲学系与文学系的纷争,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弭于无形之中,毕竟连黄侃黄大炮都对哲学系王德孚的作品说“妙啊”了,其他文学系的学生,哪还有敢挑刺的。
而王德孚的同班同学们,当然是与有荣焉,他们像是重新认识了王德孚一样,并鼓励王德孚继续向《学桴》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