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一种以火油为燃料的发射武器——猛火油柜。其用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三斤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火油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或在水战时焚烧浮桥、战舰。另外还有一种用于守城战和水战的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
但是无论哪种发射方式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喷射的距离太近,以人力催动最远不及丈数。赵昺几次实验失败后,想到现代的火焰发射器的发射方式,其实这部分总结起来有两类:一类是通过一定量的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一类是通过另外携带一个压缩气瓶,以高压气体来推动油料往外喷射。而有以压缩气体催动为主流发展方向。
赵昺知道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在这个时代就是死胡同,无论是材料和设备都无法做到,但是以火药为推力还是有可能的。于是他几经研究和多次试验造出了大宋版的火焰发射器,整个设备分成内外两个筒体。外筒的作用就是固定内筒,并利用顶端的收口增大压力,增加发射距离。
内筒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