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其实也有很大的松动。赵匡胤死后,他的二弟赵光义当了皇帝。所谓烛影斧声、金匮预盟,如果不去探讨其真相,仅从血统的角度看,兄终弟及,在血缘上还是比较近的,对于继承皇位的必然性影响还不算大。而在北宋时期,皇帝的兄终弟及也不止生过一次。
宋徽宗赵佶也是继承了哥哥宋哲宗的皇位,但却违背了长幼的次序。按理说,皇帝哥哥死了,皇帝没有儿子,由其弟弟继承皇位也可以。赵佶排行十一,他前面还有老成的九哥,后面还有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论登皇位,五个兄弟中应该轮不上赵佶。但是,因为赵佶的九哥眼睛有毛病,便让赵佶变成了宋徽宗。虽然这个因素不是必然,但在关键时刻,还是产生了作用。
另外北宋还有侄子继承叔叔皇位的,宋英宗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的侄子。因此,从北宋来看,皇帝位子的继承,血统第一的原则有放宽的迹象。到了南宋,这个原则更是宽多了。
自从赵光义当了皇帝,北宋的皇帝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包括南宋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也是。宋高宗的儿子很早就死了,后来一直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为一个大问题。宋高宗的继承者宋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这是什么概念?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