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其实也知太后所说不错,但是也知关于冠礼的年龄在宋时有争议,但没想到太后早已做了功课。
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
但士大夫们还在冠礼的年龄问题上生了分歧和争论。程颐坚决反对,他认为,既冠矣,就必须责以成人之事,否则就成了虚礼。如果冠礼之后不能责以成人之事,则终其一身都不能期望他成人。而当前理学盛行,赵昺引用程颐的学说来推脱却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嗯,此事确是有待商榷,待哀家与几位宰执议过,不过此时乃是非常之时,哀家想他们会同意的!”杨太后迟疑了一下说道。
“对、对,此事尚有时日,不要为此授人以柄才好!”赵昺赶紧言道,想早点结束这个话题。
“也好!”杨太后点点头道,“窦兴将赏赐大宁寨的礼单给六哥儿瞧瞧,看还需添点什么!”
“母后想的周全,我就不必再看了吧!”赵昺听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