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巡检司。
宋朝武装力量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军种,水军和炮军附属于步军。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百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或军使、副部头或副兵马使。指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厢军和乡兵、蕃军编制与禁军相同。
宋朝武官有阶官和军职之别。武阶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升迁称转官或转资。军职为官员所领的实职,其升迁称转阶级。禁军、厢军的军官称渭:三衙长官至厢都指挥使称都校,军都指挥使至都头称将校,军头与押官称节级。都校升迁无定序,将校和节级升迁,通常三年一次。军职升迁的同时阶、官也随之升理相应品位。而节级内的升迁,多以军功、武技或分绩为条件。
宋朝兵役主要实行募兵制。规定诸路募兵由长吏或都监施行,以“兵样”或“木挺”为标准,选壮健者充禁军,其短弱者充厢军。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