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迹模糊。而后又有木活字出现,不过一旦保养不当就容易变形和开裂,以后还昙花一现的出现过铜活字,但也因刻写困难,仍然没有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不过现代人却都知道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意思 ,可赵昺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未必如此。而他从发展史上知道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否曾对欧洲产生影响,目前还真很难说清,但德国人谷登堡在十五世纪独立发明西方活字印刷前,听闻中韩已有此种印刷术的可能性也许是存在的,并受到了影响。
确如有的中国学者所说,“即使谷登堡的发明是受中韩活字影响,活字的全部潜力,也要靠字母民族去发掘。其巨大潜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与非字母民族绝缘,只属于字母民族”。由于使用拉丁字母制作活字,远较汉字容易,因此谷登堡的活字印刷一经问世,便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至于让活字印刷在中国取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实际是来自西方,当然也可以说是‘反哺’。从活字材料上说,谷登堡率先使用铅锑合金制作活字,较中韩使用的铜活字、铅活字熔点更低可以容易刻字、硬度更大使得活字经久耐用,从而得以被长期沿用。从刻写方式上说,美国传教士姜别利按照汉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