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这要比刀口的破伤风的几率大得多。而用猛禽的毛,就是因为它带的风要大得多。所以赵昺对现代的影视剧有时嗤之以鼻,那些剧中的猛将为了表现英雄气概,中箭后一把拔下来。实际上这在战场上就是作死,箭矢根本就不能拔,必须找医生慢慢取下上药。
繁杂的制造工艺,必然体现在价格上,在大宋朝一支普通的箭矢价格要在七、八十文上下,且其中的许多材料还是以赋税的形式征收的,其实与‘白拿’无异。即使如此一打十二支箭矢的价格也接近一贯了,再多买几支就快够头牛的价格了,显然这很不便宜。
但事实上,即便很贵,大家对生产箭支还是非常舍得投入成本的。因为如果过于追求廉价,就会造不成有效杀伤,这样的箭射出去,浪费的不仅仅是一支箭,而是战场上极其有限的射击机会。你每浪费一次射击机会,对手都会离你和你的队友更近一步。尤其古代还有骑兵,骑兵的冲击速度如此之快,会大大压缩弓箭手的射击时间。
肯定还有人会想,既然箭矢如此宝贵,那么将战场遗落的箭矢回收不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学学诸葛亮来个草船借箭。那赵昺会急赤白脸的告诉你,箭矢的使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不是箭杆断裂,就是箭羽受损,根本不存在将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