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冒充援扬州大军说起,按照蒙元行军的习惯在本土行军作战都不携带辎重,而是由所经州县提供。宋军在攻占泰州后,由于兵力限制,无法占据所有所属县城,更无法控制所有村镇,只是扫荡了蒙元的屯田点。
为了能以一军做出十万大军的架势,札忽儿台不仅拉长了行军队伍,还依照惯例遣人令沿途的州县准备粮草,而所需又层层下派到尚未被宋军占领控制的村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控制基层的官吏便是强逼硬抢,也要凑齐所需,这么一来便闹出了事情。
蒙古在入侵中原和占据江南后开始推行‘十户长制’。所谓“十户长制”就是为了有效控制基层,蒙元朝廷把全国的汉民族的老百姓按家庭分成以十户为单位的小单元,每个这样的小单元安置一个蒙古族领导——十户长,也就是这十户人家的家长。这个领导的唯一作用就是全面监督领导这十户人家的耕作和一切活动,也就是说这十户人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这个蒙古族家长的主宰下进行的。
这项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还不同于中原王朝实行的‘保甲制度’,这个十户长除了领导主宰十户人家的耕作及一切活动以外,还被这十户人家好吃好喝供养着,还在管理这十户人家的日常人际交往、饮食起居、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