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瓷器就呈现出这种典型的特征,这种瓷器的名字就叫“哥窑瓷”。
在华夏的瓷器史中,宋代的瓷器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更是华夏瓷器史上最璀璨的五颗明珠。
宋五窑中的哥窑瓷,就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金丝铁线”,也就是瓷器的表面看起来就好像是破碎的一样。
事实上,哥窑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当时的制瓷师们故意而为之的。
南宋时,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浙省龙泉建窑制瓷,哥哥建造的窑为琉田窑,又名哥窑,弟弟建造的窑则为龙泉窑,又名弟窑。
哥哥在烧制瓷器的时候,因为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然后再用墨汁、茶叶汁、没食子酸等有色液体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这种着色手法,大纹片由于粗而深,着色剂很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十分醒目,小纹片由于细而浅,着色剂不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较浅。深色纹片与浅色纹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