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尊铜像估计是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或者是哪个高等姓氏的大家族供奉的传家宝,结果被盗了,然后这尊佛像不知道就怎么流落到了华夏,结果华夏的贩子们不懂这是印度国宝,一传两传之下,最终以卖废铜的价格卖给了这个潘家园的贩子,偏偏这个贩子也不懂这个,于是就稀里糊涂的便宜了杨靖。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很多在后世都堪称国宝的东西,价格低得很,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的。
早些年经常听说谁谁谁又在潘家园花三百块淘了一个乾隆粉彩盘子,谁谁谁又在琉璃厂花二百块淘到了鲁迅先生的手稿,谁谁谁又在报国寺花四百块淘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迹......
其实这都是因为卖这些东西的人压根就不知道他们手里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国宝。
这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哪儿像后世那样,想要查什么东西,手指头一动就能搞定,因此在后世想要捡漏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而在这个年代,捡漏不能说跟喝凉水一样吧,但也要比后世容易的多得多。
花了八百块买了一个后世价值超过三百万美元的国宝级古董,这可以算是今天捡的最大的一个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