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逍遥大亨 > 第五五零章 鎏金铜佛像
佛像”。这种佛像在华夏古代,通常是是供宫廷、寺庙来使用的。

    佛教自汉代传入华夏,初期只被视作神 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西晋以后社会动荡,战事绵绵,民不聊生,因此佛教“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到究竟解脱”的信仰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得以迅速生长,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

    在十六国时期,华夏出现了最早一批高僧,他们得到了胡族统治者的大力扶持。这些高僧不仅系统译出了大量大乘空宗佛典,还培养出僧肇、竺道生等一代建设华夏佛教的优秀学者。使华夏佛教艺术达到最辉煌的时代,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早期石窟寺正是开凿于这一时代,现存佛教造像也始见于此时,同时也出现大量铜鎏金佛像工艺品。

    最早的鎏金铜佛像始见于东汉末年,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十六国时期伴随着佛寺的兴起而发达,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渐繁盛。

    汉代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个,尺幅较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