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也就是《核舟记》描述的那一枚,阎老先生无缘一观。
但阎老先生想象中的核舟,和秦淮的‘收藏’如出一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您就这么相信自个儿的直觉?也许会有感觉出错的时候吧?再说了,核雕技艺比您还出神入化的核雕师,从明代到现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您稍微分析分析。”
齐书记出谋划策。
闻言,阎老先生也陷入冥思苦想。
心中把历史上那些核雕名师滤了一遍。
会是谁仿造了这枚核舟?
如此一件瑰宝,竟没有一星半点的记载。
“哎!你这一说,我还真想到了一个人!”
阎老先生猛得恍然,神色怪异的看了一眼秦淮。
然后更加细致的品鉴核舟。
二十分钟后。
阎老先生的视线从挂在核舟内壁的蓑笠上收回:
“这枚核舟,全程下刀拿捏得严谨古派,沉稳老练,不落窠臼。然而就在这一处细节……”
阎老先生顿了顿,指着蓑笠旁一根线条的开端部位。
“就在这里,一刀落下,大概一毫米距离,与整体风格截然不同……倒是和秦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