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答应,随即话题一转
热情的邀请秦淮加入金陵省博物院专家组,组织帮忙修复玉器、文物。
唐馆长相信‘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只要锲而不舍的说上几十遍,秦淮也就不会拒绝了。
然而秦淮实在是不想每天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
因为修复文物对秦淮来说,异常枯燥!
它的枯燥在于,修复文物有修复文物规矩——工匠在修复过程中,必须尽可能还原原作,而且绝对不能夹带个人风格去修复,它是什么感觉,你就得修复出什么感觉。
并且,工匠还必须留下修复的痕迹,以此表明曾经这里因为某些原因损坏了。
这是一位修复工匠基本的道德——尊重原作,不能喧宾夺主。
(注:如果看多了纪录片就知道,文物的修复工作,都必须留下显著的修复痕迹。)
就好比仿造,仿得以假乱真没问题,但仿后请留下标识。
否则的话,等着被同行戳脊梁骨,被同行指责没道德罢!
而修复一件古董文物,若修得没半点差别,甚至进行创造性修复,也是大忌。
哪怕你再厉害,也没人会夸你,反到会觉得你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