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空气这个概念都没有。”
“目的地的地质问题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方面,”说话的是一位来自地质学专业的研究生,“避难区域选定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也具备了大量的溶洞和充分的避难空间。但就议题给定的科技水平来看,中世纪时期的人很难适应这种长期的洞穴生活。照明,地形的平整,卫生,安全,都会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照明和地形平整,现代救援人员必须前期对避难区域的地质做一定的改造,并且表示出含很可能存在着大量天坑和竖井的危险区,设立禁区禁止通行。在照明上尽量选用单独的冷光源,减少洞内氧气的消耗。在对内部水源的利用上,要尽快勘探好水源之间上下游的关系,如果是地下水源,尽量减少污染因为往往会存在暗流互相流通。这里的污染主要就是指生活用水的污染。”
更多的人开始发表意见,会议的气氛开始变得热烈,许多来参加会议的都是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免发生争执。通常争执发生的时候,都是何雨晴负责叫停的,即使没有了搜救队的帮助,现在的何雨晴也能够熟练的处理好这些事情,但大概是因为今天来了吴小清,有点紧张,都快忘了本属于她的职责,有两个学生因为辩论的有点上头,开始就救援物资的分配制度问题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