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魔都市民对京剧那可真是趋之若鹜,对名角那是追捧有加,京剧里的名角开始为观众瞩目,成为戏迷追捧的对象,社会上捧角也成了一种风气与潮流,上至达官贵人,下及平民百姓,捧角已经变为狂热。
其中商人是捧角的中坚力量,因为捧角需要钱,而商人穷的也就剩下钱了,从清末开始,富豪们在戏园里挥金如土,‘销金窟’一词最早就是指戏园。
银行界的金融巨子是捧角的急先锋,民国时期魔都是华夏的金融中心,金融人才云集,他们也醉心于对京剧名角的追捧活动,时常一掷千金。
文人也是捧角的重要力量,虽说文人经济实力差,但是文人有笔墨作为杀手锏,他们的力量可不容小觑,既能使一个名伶声誉陡降,也能使落魄者一举成名,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捧角的另外一个群体就是新闻界了,用各种花边新闻逸闻轶事吸引市民,不管好的坏的,增加了曝光率再说。
还有什么达官贵人、流氓大亨之类的捧角群体,他们的捧角方式更简单:直接把名角收为‘干儿子’‘干女儿’,有事听听戏,没事上床演演戏。啧啧,电影《霸王别姬》里葛优扮演的‘袁四爷’,正是这么一个角色。
再加上对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