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留在北京府中,等待这一时刻的李浩成顺势收拢,准备以此为基础,帮助素舒凝聚一尊可以在九洲行动的化身。
这日,李浩成刚刚收集完香火愿力,就是听闻有人来找。
请人入内之后,才知道这人是百家学府杂家一脉的领袖刘淮南,李浩成有些奇怪道:“刘道友此来为何?”
据李浩成所知,杂家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号称“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实际上九洲的杂家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比如眼前的刘淮安就是兼修了道家学说,而且还有不菲的功底,换算到仙道,眼前这位刘淮南的实力还要胜过李浩成。
但不管怎么说,杂家的缺陷实在是太明显了,特别是在百家学宫建立之后,这个缺陷也就成了其他学说经常攻击的一个方向,以至于这些年来杂家的地位不断下降,已经从百家九流之中跌了出去。
所谓九流,其实是仙秦时期留下的一种说法,本质上是王朝对百家的一种限制,就好像历代比赛考试,大家基本上都只记得第一,哪怕是殿试这种特例,大家多记的一个,也是因为对方颜值第一,榜眼什么的,有几个人记住?
同理,百家学说不少,相互间理论还有重叠和冲突,长年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