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月,中策斥资4.52亿美元购入196家国营企业。
这些企业基本都没有得到什么改造,大多是直接注资,然后提供外销渠道重整财务之后直接就拉到了资本市场上边儿上市圈钱了。不过这都是之后的事儿,现下里头,黄鸿年和中策集团对于各个地方政府来说,可是妥妥的财神 爷。
地方政府想甩包袱,利用外资改造地方企业,这可以理解。要的就是个政绩嘛。不过所站的的高度不一样,夏光远在中策完成了第一批的企业改造之后就意识到,对于现在的中华经济体制而言,这样的改造,绝对不可能长久!
这是什么?
这是在卖国!
一时一刻的经济增长确确实实能看到,但是国内那么多家的国企,甚至这些国企里头有很多都是颇有前景,只不过现下短暂亏损或者是账面业绩不佳的都被地方政府半卖半送的给了中策集团,这长远下去还了得?
事实上,现在计委里边的一些同志就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在进行调研。私下里,委员会里边儿的同事们也就中策的问题进行过交流,得出的结论都出奇的一致——必须必须要加以限制。不然以中策和被中策的操作模式吸引来的外资干涉下,日后国内企业的结构和格局势必将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