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
当然,就是操作班用机枪作战,射手也不可能两个小时打出去三千发子弹!
射手不是笨蛋,射手的战友们所携带的子弹也有限,而敌人已经永远不肯能像当年坦能堡战役时那样,以密集队形冲击机枪阵地。
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些崇拜精神 胜利无敌论的日军,才会搞什么自杀式的玉碎猪突。
结果只有一个——杀敌八十,自损一万。
然而现实颇具讽刺,无视伤亡而拼命冲锋,这种事苏军做的太多了。在《真理报》些长篇大论褒奖年轻的战士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之时,掩盖着的正是大量火线提拔的军官们的死板。苏军冲锋时的勇敢毋庸置疑,于是乎,每场战斗的伤亡情况,总是苏军吃亏。
对于许多苏军部队,伤亡两人换掉敌人一个,已经是很大的成就。
总体而言,苏军的普通步兵师接到的上级命令,往往就只有一个,即向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展开进攻,哪怕德军已经构筑了大量堡垒。军令已经下达,身为士兵的觉悟感,驱动一万名幼小的身躯,去撞击敌人的阵地。
既然命令往往就是如此,是苏军制度性的抹杀了基层部队灵活作战的权力,既然一定要以血肉之躯化作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