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没有八股文这种害人东西,但也有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目,这些基本都是雷打不动的了。
除了民间的议论之外,朝中也有不少人紧盯着李祐,想看看他这一次能搞出什么花样。
毕竟科举这么严肃的事情,是你说改就能改的吗?
改不改倒是其次,能不能改好才是最重要的,要不是李祐之前有太多打脸案例了,那么这个时候早就一堆大儒跳出来反对了。
可以说,这完全是李祐以往战无不胜积累下来的威名,成功的震慑住了所有人!
不过在李祐开始担任尚书令之后,朝廷内部也风云涌动,许多不同的派系都冷眼观望,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李祐成功上位,因此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
时间逐渐临近会试,从全国各地都赶来了大量的考生。
这就导致楚王府在一波请帖大潮和礼物大潮结束后,又迎来了一波投卷大潮,在得知李祐负责本次会试后,大量才子都疯狂的往楚王府投递诗词策论,以求一飞冲天。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李祐的诗词无双之名早已传遍大唐,因此无数人都希望李祐能够点评一番他们的作品,而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