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之智,其入太尉府段颎定然不会因其与自己关系而轻待于他,为何拒绝?
或许知晓伏泉疑惑,贾诩饮了一杯酒后,缓缓道:“段公于朝中虽意气风发,无人可制,然多为宦官撑于其后,使得皇帝信任,今陟三公之位,已是位极人臣,而观近年,天灾频繁,恍若乱世,恐得三公,太尉之位亦不长久。诩自认与段公无缘,早早婉拒,言返乡后,被举一孝廉亦可为官,也省得徒生多事。”
暗暗松了一口气,伏泉暗道,果然史书记载不假,贾诩深谙明哲保身之道。的确,按其所述,段颎在太尉一职上待不长久,此时接受征辟,无异于贴上了段颎标签,现在可不是三国乱世,能无耻的随意改换门庭,纵为世人不耻也不怕。想段颎投身宦官结怨无数,若是一朝失权,后果难测,既然如此,不如早早断了段颎之念,同时又适时提示段颎,其意欲孝廉,既给段颎留了颜面,又完成自己本意,果然不堕“明哲保身贾文和”之名。
东汉故主与门生故吏之间关系极为复杂,荐主与举主之间有一种类似于君主与臣子的关系,更有甚者,只听其上司长官之言,却不停君王之命。这也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忠心汉室之人少之又少的原因,为何?
盖因汉代承前秦遗风,像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