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八尺二寸,是伏泉所认识的人中惟有寥寥几人身高与之相近,与他高大身高相对的,便是他那大嗓门,说话时语音奇大,声如洪钟。不过,他五官并不精致,稍显粗犷,看向他的人一般都会自动忽略其相貌,而将目光放在颌下尺余长须上。这把长须让伏泉莫名想起了以后的关二爷,心里暗暗赞道:“惟有如此之人,方敢申斥权倾天下的大将军。”
“方才伯珪之言,想必中郎已知仆之身份,仆便不多言,未想仆此番返朝,竟能遇中郎,亦是甚喜。”公孙瓒退去,卢植这才与伏泉相谈,他因一年前平定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便拜其为庐江太守。直到伏泉离京外放幽州后,才被朝廷召入朝中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不过皇帝刘宏显然极其看重卢植,言道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伏泉随即拜道:“见过卢尚书,尚书之名,闻之久矣,不想今日才得相见。”
“中郎谬言,非是不想,应是不敢也!”卢植语带玩味,眼露莫名笑意在伏泉与伏完身上扫视,伏泉还未如何,倒是自己那儒弱伯父脸色颇为不自然,脸上愠红之色愈加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