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战斗的时代里,有着太多靠着一支精兵,吊打几倍几十倍敌人的经典例子,这不是简单的用一句运气好,士兵强能概括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在通讯信息不便,唯有靠旗语、号角等简陋工具传达命令的古代,军队越多,指挥系统就越不便,很多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因为人数多的军队主将命令,往往不能及时传达到位,致使本方军队阵型脱节,给了敌军精锐兵马各个击破的机会。而兵马少,但是十分精锐的部队,军队成型久,操练充分,历经战事又多,主将指挥得心应手,与数倍之敌接战,就像一只老鼠逗弄大象一般,能把成年的大象弄的晕头转向,活动不便,最终能将他玩死。
如今情势就是这个道理,蜀地兵马虽然较蛮兵众多,然而久疏战阵,不比精兵,反观蛮兵,原本就是临时招募便可逆推羌人的存在,现在叛乱,首领只要稍加组织,凭着勇猛好斗的彪悍气息,死死压制蜀地郡兵根本不是。
所以,此时伏泉要练一只小规模精兵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是拥有心腹兵马震慑诸军外,更重要的是对战蛮兵,自己手中没有一支决定性的精锐士兵,无疑是非常糟糕的。
至于伏泉从广汉、巴郡、汉中、犍为四郡兵马挑选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