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名的火锅,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先秦时代便已有之,可谓是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镬斗上热腾腾的香气四溢,分格鼎下,用来加热的染炉火光漫漫,鼎内食物随着加热的汤汁底料逐渐熟透,随着鼎内的汤汁“咕咚、咕咚”的响起,那里面的肉食也越发有了诱人的成熟样子。所谓“镬斗”,便是后世的火锅,“染炉”就是加热汤底、燃火的底座,而“分格鼎”却是后世火锅的汤底盆子,这就是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与现代的鸳鸯火锅一样。
热气氤氲的镬斗里,肉食无数,这冬天蔬菜难寻,镬斗里也只有一些不知名的翠绿山菜,还有一些蘑菇作为陪衬,其他的都是肉食,诸如牛肉、羊肉、猪肉、獐肉等各色肉类。依如汉代人多吃荤腥,少食素菜的习惯,镬斗里的肉十分多,而且量也很充足。
望着鼎内的无数肉食,伏泉是食欲振振,一股食肉之欲汹涌而来,即使这几日也吃了不少火锅,可依旧难以割舍他对于这味道的热爱。只是可惜的是此时却是无辣,只有酸、咸等几种食物汤底,后世爱吃辣的伏泉现在却是一刻也吃不到辣了,想到后世有名的“麻辣火锅”,自己现在就在那全国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