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只要伏泉查起来,基本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正正经经的说自己和叛贼没有什么旧交关系的,所以他们如果还想保住官位的话,除了听从伏泉的命令,别无他法。
这一番思索,当下,再不需伏泉多说什么,立马就有人坚持不下去,主动上前在那告书上签名。
有一就有二,人都是从众的,况且这事情还关乎他们的前途命运,即使明知他们所代表的主将,可能对此不满,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签了。不过,以他们经验,如果自己主将知道今日的情景,也会同意的。
最终,除了少数几人,依旧不为伏泉话语所动,伏泉也就并未再逼了,反正如今大半凉州兵将的代表都签了这封告书,相信这封告书送入京师,朝中百官就没人有理由弹劾自己了。
至于那几个不签字的人,日后待他真正把凉州控制,有何时机会,再一一对付。当然,事后一番问询,伏泉得知,那几人背后的兵将,除了是老牌皇戚后人外,就是宦官一党,心里这才了然,为什么这些人都不怕自己威胁了,毕竟,人家的后台也硬啊。
解散了这场会议,伏泉之后,又大笔一挥,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疏。
奏疏里不时言语怀疑左昌有通贼资敌之嫌,句句诛心,再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