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受够了没有学历的痛苦,去世的父亲认为就是爬也要爬到更高的起点。
而他妈妈的想法很简单,“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
西北会宁农村的女孩,岁的马百娟,她希望以后去首都上大学,毕业后打工,一个月挣一千块,这几乎是她全家一年的开销,高考对她来说,如同遥远夜空中的星星,你知道它明亮耀眼,但你甚至无法叫出它的名字。
因为马百娟父亲认为,“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所以马百娟在家待到岁,直到野鹊沟小学的校长出面游说,她才背上了书包,而不用去学校的日子,马百娟已经是家庭劳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了
年
还不到岁的马百娟辍学了。
这个背对着镜头羞怯地笑的女孩子,第一眼简直认不出,是当初那个眼睛总是亮亮的马百娟。
靠着存下来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攒的钱,一家人在市里买下了一处房子,有电,有水,能吃饱饭。,虽然过上了“好日子”,马百娟却不能上学了,因为她的父亲和大哥,认为没用。
她只能去打工,可是小小年纪,没有学历的她连一份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