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积控制苛刻的大型工程就是典型,诸多因素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机理不清楚下凭借浅薄经验和主观猜测提出的设计方案、改进措施,其效果如何几乎只能取决于运气。
事实上这些还不是最为糟糕的问题,涡扇六真正灾难性的影响在于对科研风气和人心的败坏。每个人都知道涡扇六指标太高、设计严重不切实际,最后根本不可能研制成功。但是涡扇六必须成功,因此就只能吊着、拖着,然后不断瞒报故障缺陷,篡改甚至凭空捏造试验结果,让研制工作看起来仍然可以继续,涡扇六仍然成功有望。学术造假从头到尾贯穿了涡扇六的研制过程始终,最后连研制单位的人自己都搞不清哪些资料是可信的,哪些不可信。
从60年代到80年代,横跨近20年,整个国家不仅在涡扇六上烧掉了海量的金钱和物资,整整几代豪情勃发的航空发动机人的青春和热血也就此浪费。更重要的是它垄断了我国航空发动机20年的时间,这20年里,再也没有其它的自研发动机型号能得到生存发展的空间,而这20年,正是国外发动机突飞猛进的黄金20年。涡扇六工程就像一个毒瘤一样,在20年里吸干了母体能提供的所有营养而20年以后,国内几乎什么都没有得到,只剩下一群变得油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