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从跌跌撞撞的制造出歼八开始,华夏的航空业才逐渐的开始腾飞的。
没有歼八,就没有今天的20等明星。
现在,八爷又要贡献最后一份力量了。
果然,不久以后,韩雪薇又抱回来了大量的资料。
正是出厂前的试飞数据。
数据非常多。非常详实。
每一次试飞的时间、速度、高度、状态,都有详细记录。
外行的人看到密密麻麻的数据,多半会头痛。但是内行的人,只要是看几个关键的数据,就基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在出厂前,125总共飞行了25个小时。最大飞行速度08马赫。最大飞行高度2500米。
显然,这些都是非常保守的数据。刚好是证明125能够飞起来。
为什么数据会这么保守?条件限制啊!
第一,工厂的试飞员经验有限,技能有限。万一出现险情,不好处理。
第二,速度太快,就会超出空域范围。
第三,飞行高度是需要协调的。必须实行空中管制。
只有在实验基地,才有比较广袤的空域,可以尽情的放飞。速度和高度都没有限制。试飞员也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