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就私下跟老僧学艺,把寺旁的大银杏树的树瘿作为壶身的表面花纹,捏成几把茶壶。
因没有工具,他便借用一把茶匙用来挖空胎身,并用手指按平胎面。因此,他的茶壶烧成后就有“指螺纹隐现可见”。反而显得古秀可爱,如三代铜器。
那位老人家手都有点抖起来,显得非常激动。
杨奕倒是能理解,如果真是龚春的树瘿壶,那绝对是稀世之宝。当今世界上,龚春的树瘿壶还只是一个传说,真正被验证的实物还没出现。
听了杨奕的解说,苗霏再次询问:“这把茶壶没出现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她一定要尽量拿到手,放在拍卖会上拍卖,绝对能引起轰动。这种第一无二的东西,向来都是最为吸引人眼球的。
“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是储南强先生捐献的。据说,褚南强先生对故乡的文物十分重视,对名壶特别宠爱,曾不惜代价搜求和考证这把树瘿式的供春壶,写下了几万字的考证文章。”王军开口道。
杨奕却道:“也没被证实那把茶壶就是龚春的树瘿壶,在民国时期,就有仿制品。”
前段时间,杨奕看过清代吴骞编《阳羡名陶录》。书里面,对砂壶搜罗极广,记载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