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造型、铸工、大小以及重量。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铸工越精越好。
王军捧起铜炉,掂量了一下,细细回味。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也越高。
“是明朝的吗?”闫景辉在一旁询问道。
王军迟疑一下,然后点头:“我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从我的眼光来看,这应该是明朝的物件没有错。”
从整体造型上来说,明代铜炉的整体风格是雅致、浑厚。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
陈浩文也道:“这风格、造型,还有包浆等等,确实跟明朝宣德时期非常吻合。”
听到这些话,那老者更加高兴。其实,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那么多人看了,都说是,你不能说不是吧?只能说你水平不行。
“这一层就是包浆?”闫景辉问道。
杨奕微微点头:“没错,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
而眼前这个铜炉的包浆,就是宝光四溢,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是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