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接上了话,“如果这边太累,我也想去香港人开的那个唱歌的地方去上工。”
韩枫也是普通的t恤衫,拖鞋从人群中路过——想听听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最真实的想法和反应,果然形色不同人不同,在这第一批工人中,有技校技工证别管啥专业的只有不到15人,高中文化的只有21%还不计是否毕业,还有一小半连字也不识的——这,就是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工人群体真实的基础。老任的华为电子情况好一些,工人都是个顶个的高中毕业,再经过工厂的培训,生产任务不耽误。
老任看出韩枫的顾虑,只能苦笑摇头,“就这种情况,没办法,只能通过优胜劣汰把剩下的再回炉,我想不行咱自己建一个夜校吧,旁边不远就是深大,还有教学资源,这种岗前培训时间太短了,不行等人员思定之后咱牺牲产能,分批轮训。”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韩枫同意。
夜校,是很多工厂解决用工问题不得不搞出来的内部培训班。韩枫的记忆里,在前生进入农局的两三年里看过了很多拥有夜校学历的人,很多还都成了科级领导干部,只要肯努力的,啥起点都是起点,能有这个为在家失去上学机会的人提供一个成长的途径,这个想法必须得落实。看着她们一张张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