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种电池,无数技术难点都不再困难,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原本的蛟龙号能在海底作业10个小时,现在肯定可以增加无数倍。
另外,电池不足导致载重不够,载重不够导致重力柱小,最终导致蛟龙号不得不频繁下潜上浮的问题,现在也解决了。
甚至连成本都极大降低了。
蛟龙号每次下潜时其实是帮着一块上吨重的铁块的,然后再上浮时松绑,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电能消耗,但是非常烧钱。
一个航次,上浮下潜十几次,就要扔掉十几吨铁块。
现在不需要了,电能是绝对充裕的,直接用电机推动上浮下潜就行,节省了大量资金。
总之,电池的巨大跃进给蛟龙二号带来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
只不过在江远的强烈要求下,华国深海研究所为了加快研究速度,蛟龙二号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跟蛟龙号相同的设计,外形几乎一模一样。
正因为此,蛟龙二号的极限下潜深度还没有达到江远需要的一万米,只有七千米(这仍然是全球同类作业型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
所以,这艘蛟龙二号,其实不如叫蛟龙改更恰当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