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城池,并将分发到他们手里的告示全部张贴了出去。
由于看不懂告示上的内容,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在猜测康采恩在那上面写了什么。有时候他们甚至还想让那些围观告示的人,帮助他们解释一下上面的内容,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里的人们好像并没有围观告示的习惯,这如果是在大宋王朝的话,衙役们甚至不用呼喊,就会有很多好事之人上来围观告示。
这个奇怪的发现被他们带回了大营,旋即引起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但是只有康采恩知道,现在还没有用纸习惯的春秋居民们,根本就没有在城墙上围观告示的习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竹简,更多的是被胥吏美拿在手里宣读,而不是贴在墙上示众。
这不仅仅是因为竹简的粘贴极不方便,同样也是因为春秋时代的识字率实在太低,就算用锦帛书写之后贴在墙上,也不一定能够让所有人都看懂。
但是康采恩还是执意这么做了,虽然这并不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可那是用他们从未见过的纸张与毛笔写就的东西,他康某人就不信,没有有识之士会对这东西感到好奇。
其实就在这些士兵没回到大营之后不久,有两个路过附近的人就看到了这些青轻薄但却可以用来书写的稀奇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