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孩子,会在最初的几年里接受通识教育,而后才会被培养专业技能,康采恩始终认为,要让他们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才方便他们最终确定,要分化为社会当中的哪个角色,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岁孩子的抓周一样,区别在于,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判断的能力,他们靠的不再是神神鬼鬼的意念,而是自己的逻辑与思考,认知与爱好。
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对于家长们而言,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前者意味着他们的孩子将更快的进入到生产经营的环节当中去,并且为家里的经济带来一定的补助,而后者则意味着他们为孩子请了一位西席先生,这可是大户人家才会做出的选择。
虽然北宋居民的素质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识字率也不会达到三成以上,比起后世接近百分之百的标准状况,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的。
这种改进需求是比较迫切的,不光康采恩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就原开封知府吴遵路,也主动的想要响应孔老夫子的号召,在黎民百姓之间推广教化。
虽然朝廷官府的春节假日就要到了,但这位知府大人还是在帮助康采恩搭建超市行的同时,主动帮他联络起了各行各业当中的优秀从业者,他希望从这个过程当中,为康采恩即将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