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们,天然的需要更高的威信,来维系老百姓对他的信仰,否则,任何人都可能生出不臣之心,来掀翻以他为核心的统治秩序。
所以千万不能低估皇帝在这方面的刚需。
这样以来。一支经历过战阵的禁军,倒的确有必要出现在皇帝陛下认为他应该出现的位置上。
而康采恩在宋朝的发展,现在还离不开权贵们的支持。以汝南郡王赵允让为首的某些宗室,更是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的所有产业。这让他万万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皇权,否则随便的一个借口都足够让他在宋朝寸步难行,政治聚拢起来的势力也有可能因此而土崩瓦解。
虽然实际的情况并没有康采恩想象的那么严重,但皇帝也的确在考虑,要不要抽定康采恩手上的那支禁军。只是康采恩长时间不曾返回宋朝,所以赵六员外还没有机会试探他的口风。
但是如果他的意愿遭到无力的话,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给康采恩看。只是他对这位十岁小郎君的器重程度,就连小郎君本人也没有想到,否则,也不会出现对局势判断的些微误差。
但是这一误差只存在于定量级别上,对于更加宏观的利害关系,康采恩的认识还是非常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