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先生胡瑗的名号,这位13岁的少年,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因此他也没有多加犹豫,立刻就答应了康采恩。
这让康采恩非常欣喜。
封建时代有封建时代的好处。如果换到了后世,让一个平民乍一接触学界,恐怕他还真不知道谁是泰山北斗。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学者们太过低调的缘故,不过,各种各样掺假的行为,可不会因为他们的低调而有所减少。
总之,1000年后的中国,学术圈子封闭而又远离平民。除了为数不多的大科学家之外,很少有能让人妇孺皆知的存在。
但这一写照并不适用于北宋。
至少对于混迹官场的家族来说,想知道天下究竟出了什么高人,还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于是康采恩的体系当中,便顺利的多出了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人物。
话说,这位出生在公元1029年的奇才,并不是神宗那个时代最为光辉灿烂的存在。
苏轼、苏辙、曾巩、章楶、章惇、沈括、吕惠卿等等一大批人,都是值得康采恩提前拢入袖中的。
或许在他闲暇的时候,也该布局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不过这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因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