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高昂的军费花在了均线的制造上。
比如说他们那让人感到瞠目结舌的,不能讲,就有1000多个铁片子组成,每一个铁片子都要工匠亲手打制,而且规格要求的相当严格,这就意味着产品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淘汰率应该是相当之高的。
如此以来,他们的生产效率就下降了不少。宋夏战争开始这么长时间之后,他们才慢慢的取得战场上的均衡态势。之前没有哪一路,陕西的延边将帅们可以和范仲淹一样,有着如此充足的底气和对方厮杀。
同时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宋朝人的冶铁技术在这一阶段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冷锻法通过吐蕃诸部已经传递到了中原之中,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实际上生产的并不是铁片,而是一个更加结实耐用的钢片。
钢制盔甲在宋朝军队当中,很有可能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普遍被列装的标准产物,这是一个比较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至少康采恩的军队当中,想要完成这一普及,都还需要继续寻找铁矿。而他却是手握着水利锻锤这等加工利器的穿越者,比起宋朝的工匠们来说,生产效率上不知道要高多少。
而那些工匠们竟然用他们的双手达到了康采恩都难以企及的地步,这又怎能不让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