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为周易大传。4
“周”之涵义
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
: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12
: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12
“易”之涵义
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