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村的渠道修复工程全面上马,全村男女老少,嘻嘻呵呵一起往渠道上涌。
这么热闹的场景已经多年不见,齐烈感慨地看着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心里不禁有些佩服起村长陌然来。
过去村里有义务工制度,家里没人出义务工的,可以折算成钱交上来。即便如此,尚且稀稀拉拉没人响应村里号召,村里想弄个人海战术,根本无法动员村民。
陌然采用了按组分段的方式,把过去的规矩一概废除。每段明码标价,各组主动竞价。村里统一标准,只要合符规定,放下手里工具就可以领钱。
乡下的人干活,有一条墨守成规的规矩,迟得不如早得,早得不如现得。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任何许诺,都当不得现成能到手。
乌有村渠道年年收,村里年年要求出义务工,工钱先是许诺,到后来干脆连许诺都懒得说了。村民的热情一年不如一年,到后来,再想叫人出个义务工,简直比要个人去死还难。
灌区确实每年都要拨钱下来维修渠道,可这笔钱到了县里,先被县里以各种名义拿去了一半,再转到镇里,镇里也是不吃素的,再拿去一大半,剩下的几个散碎银子,根本没法付工钱。
齐烈刚当书记时,每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