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能怪到牧行头上吗?
京剧本身就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之所以要不断演变,当然是为了让京剧更符合当时观众的品味。它成功了,获得了那些时代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成就了自身盛极一时的辉煌。
但是,现代人的品味变了,对原本的京剧表演艺术不感冒了,那么京剧应该怎么做?
正常的思路应该是京剧继续演变,来适应和满足现代人的欣赏品味吧?然而不!京剧人严格地遵循着前辈留下来的一板一眼,坚决地捍卫着国粹的头衔和骄傲。
看看那些剧目吧,建国之后,除了少量的样板戏,可曾有《牡丹亭》、《西厢记》一样的经典问世?
那些京剧大师们死守着原来的剧本,变着花样演绎着唱腔,还要遮遮掩掩地教徒弟……
不没落才怪!
凭什么京剧自身不肯做出改变,反倒要让观众去迁就它?
不要说国粹不容篡改之类的话,唐诗国粹吧?到了宋朝就变成了长短句,宋词国粹吧?到了元朝又变成了曲。
牧行不是专家,但他向来都坚持,那些装深沉的,干脆就沉了吧!
就比如现在,牧行似模作样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