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非常共鸣和认同,这就是在美化他们成果啊。
有些老师开心的把这件事当做趣事告诉其他音乐界的友人,大家就忽然发现了,好像几乎是所有人都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虽然谱子大抵相同,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不一样的诗。
正因为心中有认同感和共鸣,这么一个略显浪漫的理论竟然忽然在音乐界传播开了,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那位茱莉亚音乐学院里的小教授提出来的!
小教授,这个称呼也不胫而走,所有人都觉得非常适合那位16岁的年轻教授。
而就在当天晚上一个名为《茱莉亚音乐学院16岁小教授.悲怆第三章》的视频被人发布在网上,视频里面是一个少年正身子挺拔的坐在钢琴前面,视频拍摄的也是背影,这是任禾要求的,他能够想象到这段时间可能会火,甚至火到国内去……
也正是这段视频里所演奏的旋律是如此的动听,感情是如此的充沛,并且这首歌还是大家第一次听到!
这时候大家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前段约瑟夫主席就发文说过,他们本来是打算让这位小教授担任作曲系教授的,结果人家自己不想教作曲,所以最后才成了钢琴课教授!
这是他自己作的曲吗?那种音乐里时而欢快时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