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的人更加羡慕。
一下课,看顾骜跟包丞丞刚刚聊完,就有十几个同学围住了他问这问那。
“顾骜,你又要出国了?快说说这次去哪里!”
所有人的眼神 里,都充满了热切。
同班的马卉,如今已经和卢建军谈了对象,此刻便偷偷拧自己的男友,啐他不争气:“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像顾同学这样一门心思 挖出国机会!”
人情百态都被顾骜看在眼中,内心颇为复杂。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80年代的外事活动,培养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泥沙俱下。
某些人看到“凡是涉外的钱都容易赚”后,就堕落了。
不仅沿海城市的很多平民觉得“只要出了国,哪怕干最没技术含量的活,也比在国内做上等人来钱更快”。
即使是外交学院这样的名校,毕业后也有宁可不进外交部、而是辞职下海当涉外野导游。
比如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就提过:80年代中后期,他们毕业的时候,去外交部当驻外使馆三秘,或者同等级别的编制储备人才,也就600多块人民币月薪。
这在当时虽然是绝对的高薪,但跟其他熟练掌握